
新湖南客戶端3月27日訊(通訊員 何麗 魏志軒 鄧夏霖)東安縣充分利用育秧大棚空閑時間種植反季節果蔬,讓育秧大棚成為增收致富的“聚寶盆”。
鹿馬橋鎮河東村育秧大棚里的人參果迎來了豐收,一個個色澤鮮亮、個大飽滿的人參果掛滿枝頭,果農們穿梭在其中忙著采摘、分揀、裝筐、打包,現場一派繁忙景象。東安縣鹿馬橋鎮河東村種植戶席光祿說:“今年人參果的產量大概在二萬到三萬斤,產值大概三十萬元”。
席光祿是本村的種糧大戶,修建了兩個育秧大棚,以往育秧大棚主要用來育兩季秧苗,其余時間都閑置荒廢。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指導下,去年嘗試在育完兩季水稻秧苗之后,在大棚里種上人參果,實現“早稻育秧+晚稻育秧+人參果”的輪作模式,充分利用了資源,改善土壤,節本增收,增加大棚的綜合性效益。
徐紅梅在育秧基地務工已有一年多,"大棚"經濟的發展讓她在"家門口"就近就業。東安縣鹿馬橋鎮河東村村民徐紅梅開心地說:“在這里摘果、整地、殺蟲,每個月工資有三千多,日子越來越好了”。
近年來,當地充分挖掘水稻育秧后閑置的棚室資源,進行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試驗、示范,主動調整種植結構,突破傳統種植框架,引導種植戶在大棚內種果蔬,進行資源二次利用,讓“冷資源”轉變為“熱效益”。
責編:田文
一審:田文
二審:王坤
三審:張明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